首頁 > 收購項目 > 清早期 樺木 百寶嵌玉堂富貴 捧盒

清早期 樺木 百寶嵌玉堂富貴 捧盒

  • 清早期 樺木 百寶嵌玉堂富貴 捧盒
商品圖像
  • 商品資訊

    清早期 樺木 百寶嵌玉堂富貴 捧盒 - 介紹
     
    明末清初,文人雅士對文房用具頗為講究,除了文房四寶的筆、墨、紙、硯外,筆筒為書房必備陳設,往往是書房主人的品味心性的映照。 這些用具除了實用之外,亦講求藝術性。
     
    此捧盒,呈長方形,內有抽屜,罩黑漆,盒內也罩黑漆。 盒面以青金石、金星石、芙蓉石、松石、碧璽、蜜蠟等鑲嵌絛鳥、海棠、牡丹、壽石等花卉。 此盒者造詣非凡,駕馭各種材質游刃有餘,觀盒上百寶嵌可知。 本盒所嵌紋飾高於其框架,營造高低起伏效果,立體感強。 盒蓋飾瑤帶鳥母子二鳥,構圖精巧,彷如母鳥立於石上,下方另有一石,雛鳥棲於後者,母鳥從高守望雛鳥。 綻放牡丹、菊花、白玉蘭及海棠芬芳明艷,質感豐美,左上角一對蝴蝶尺寸較小,彷彿處於遠處,營造整體飄逸輕靈之感。 盒身四方飾枇杷果實枝葉,豐富華麗,襯托盒蓋紋飾,相得益彰。 蓋盒口沿銀絲嵌迴紋一周,紋飾豐富華麗,寓意吉祥。 絛帶,諧音壽代,寓高壽延綿,世代子孫福澤滿堂。 古時中國官員身穿玉帶,故此瑤帶鳥代表高官位。 玉蘭、海棠,賀玉堂富貴榮華,再配彩蝶、牡丹、海棠及玉蘭,則合指富貴豐足、官運亨通、兼且滿堂光彩。
     
    本盒採用百寶嵌工藝,展現明末清初藝匠製作木器珍品工藝達致頂峰。 百寶嵌與明清宮廷御用家具關係密切。 百寶嵌亦稱“周制”,由周翥所創,亦因其聞名。 周氏活躍於明嘉靖年間,工坊位於江蘇揚州市。 揚州,位於揚子江北,大運河南端,於明代乃文藝重鎮,亦為鹽業交易重地,富裕鹽商居於揚州,遂成購買工藝書畫之主顧。 揚州八怪,善書畫,活躍於十八世紀;能工巧匠如周翥者,亦於此地設作坊,所製工藝,備受富裕人家追棒。 錢泳(1759-1844年),善文墨書畫,著《履園叢話》曰:「週製之法,惟揚州有之,明末有周姓者始創此法,故名周制。其 法以金銀、寶石、真珠、珊瑚、碧玉、翡翠、水晶、瑪瑙、玳瑁、車渠、青金、綠松、螺甸、密蠟、沉香為之,雕成山水、人物、樹木、樓台、 花、翎毛,嵌在檀梨漆器之上。大而屏風、桌倚、窗槅、書架,小則筆床、茶具、硯匣、書箱,五色陸離,難以形容,真古來未有之奇玩 也。」週翥之鑲嵌工藝極為繁復,層迭錯落,營造三維視效,又綴以金、銀等貴重金屬,屢創層次豐富之佳品。
     
    《尖陽業筆》中亦提到,週翥為明嘉靖年間宰相嚴嵩(1480-1567)所資助,其作品皆為權貴宮廷所擁,尤其嚴嵩被彈劾後盡歸朝廷,鮮少流入民間, 極為珍罕。 周翥後人之作,縱清代盛世所出,論嵌料繁細亦鮮有出其右者,遵奉其獨步工藝門派為「周制」。
     
    木雕藝術
    人類為表現、審美、信仰、祭儀、地位、與象徵,而有各種藝術的創作,又因環境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適應生活方式。各民族文化傳承各具風貌,其中木雕的表現是普遍存在於各地區、各民族之中。
     
    造形藝術的範圍包括身體與器物的裝飾,以及從裝飾中逐漸獨立發展的工藝、雕塑、繪畫等,用以忠實紀錄生活中所面臨的許多面題,或表現所體驗的自然現象,或為族群的與社會階層的表徵;甚至往往是表示對超自然的鬼神的一種畏懼與崇敬,因此為宗教信仰而創作的木雕,有相當重要的地位。及至近代,漸脫離象徵的與實用性的功能,趨向純藝術且注重自我的表現;其風格多變,技法上從寫實的、具象的到半具象、超現實、抽象的表現,形式繁多。
     
    清早期 樺木百寶嵌玉堂富貴捧盒
     

     

  • 商品Q&A

    • 提問者稱呼
    • 手機
    • 留言內容
    • 驗證碼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