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收購項目 > 清十七世紀 水牛角雕 童子牧牛圖 筆筒

清十七世紀 水牛角雕 童子牧牛圖 筆筒

  • 清十七世紀 水牛角雕 童子牧牛圖 筆筒
商品圖像
  • 商品資訊

    牛角雕-介紹
     
    採用天然優質的牛角加以精雕細刻而成。 角雕具有地方民族特色,廣西水牛角質優良,起明角色澤如玉,堅韌不折。 加工後,可細如髮絲,薄過紙張,表面光潔,呈半透明。
     
    在製作工藝上,運用圓雕,浮雕,鏤空,鑲嵌等傳統雕刻技法,充分發揮角質本身的特點,利用明角的自然色澤與黑角和諧搭配,因材施藝,經精雕細琢,反复拋光 而成。 構圖上汲取圖畫虛實相間,疏密有致,大膽取捨,工意結合等手法,藝術感染力強。 所雕刻的題材十分豐富,已有產品300多種,主要有仿蝦,蟹,魚,鳥,蟲,禽,獸,花草以及筆盒等。 角雕藝術就是這樣巧借角料本身的自己色澤,角質硬中帶軟,彎而不折,薄則透明,細則柔韌等特點,創造出一件件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精美藝術品來,很 有欣賞和收藏價值,也曾多次獲獎。
     
    水牛角及赤角性韌而堅固耐用,稱得上是吉祥材質,寓意順利而獲得事業的成功與幸福。因為水牛角屬水性,和財源及生意有關,適用於事業。
     
    角雕知識
    角雕主要就是用牛角、羊角、狍子角、鹿角等雕刻出各種精美的日用品和玲瓏的工藝品。有刀殼、刀把、頂針、火柴盒、煙盒、茶葉桶等等,件件都是精美絕倫的工藝品。角雕主要指犀牛角雕刻的工藝品。 相傳犀牛角有解毒辟邪之功能,如同毒藥接觸,則毒藥發生白沫,因而被帝王所重視,制為杯盞等器皿,以檢驗食品,從而使犀牛角雕刻成為古代角雕的著名品種。唐、宋、明各代,犀牛角除由外國使節作為禮品贈送帝王外,還流傳民間。犀牛角質地堅硬而細密,有純黑色,稱黑犀角;有純黃色,色如黃金;有帶紋理者,如黑色中帶黃色紋理,或黃色中帶黑色紋理。有的紋理宛如龍、山水、日月星辰等狀,但大多呈魚子或小米狀,稱為粟紋。《續夷堅志》記載,宋孝宗腰部的佩帶為犀牛角製成,呈南極壽星像。宮廷匠師多依據犀牛角的自然形狀,雕刻酒杯,供帝王享用。清代康熙年間(1662~1722)著名匠師尤通,江蘇無錫人,以雕刻犀牛角杯為名,曾征入宮廷,人稱“尤犀杯”。20世紀以來,中國角雕以牛角雕為主,產於廣西北海、黑龍江哈爾濱、內蒙古包頭、廣東高州、湖南南嶽等地。廣西北海牛角雕以蝦為傳統題材,充分利用牛角透明晶瑩的特點,使作品極為生動。
     
    清十七世紀 水牛角雕 童子牧牛圖 筆筒
     

     

  • 商品Q&A

    • 提問者稱呼
    • 手機
    • 留言內容
    • 驗證碼
TOP